注意啦!监管部门提醒警惕这些过度借贷营销陷阱
2024-03-13 【 字体:大 中 小 】
注意啦!监管部门提醒警惕这些过度借贷营销陷阱
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14日发布风险提示,提醒消费者远离过度借贷营销陷阱,防范过度借贷风险。
一是诱导消费者办理贷款、信用卡分期等业务。比如,以“优惠”等说辞包装小额信贷、信用卡分期服务;或是价格公示不透明,不明示贷款或分期服务年化利率等;还有的在支付过程中故意诱导消费者选择信贷支付方式。二是诱导消费者超前消费。利用大数据信息和精准跟踪,一些机构挖掘用户的“消费需求”后,不顾消费者综合授信额度、还款能力、还款来源等实际情况,过度营销、诱导消费者超前消费,致使消费者出现过度借贷、负债超出个人负担能力等风险。
三是诱导消费者把消费贷款用于非消费领域。诱导或默许一些消费者将信用卡、小额信贷等消费信贷资金用于非消费领域,比如买房、炒股、理财、偿还其他贷款等,扰乱了金融市场正常秩序。
四是过度收集个人信息。一些金融机构、互联网平台在开展相关业务或合作业务时,对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不到位,比如以默认同意、概括授权等方式获取授权;未经消费者同意或违背消费者意愿将个人信息用于信用卡业务、消费信贷业务以外的用途等。
针对上述问题,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提醒消费者要了解消费信贷的有关政策和风险,防范过度借贷风险,提高法律意识,保护合法权益。
坚持量入为出消费观。合理合规使用信用卡、小额贷款等消费信贷服务,了解分期业务、贷款产品年化利率、实际费用等综合借贷成本。在不超出个人和家庭负担能力的基础上,合理发挥消费信贷产品的消费支持作用,养成良好的消费还款习惯,树立科学理性的负债观、消费观和理财观。
从正规金融机构、正规渠道获取信贷服务,不把消费信贷用于非消费领域。树立负责任的借贷意识,不要无节制地超前消费和过度负债,选择正规机构办理贷款等金融服务。警惕贷款营销宣传中降低贷款门槛、隐瞒实际息费标准等手段。尤其要提高风险防范意识,不轻信非法网络借贷虚假宣传,远离不良校园贷、套路贷等掠夺性贷款侵害。不把信用卡、小额信贷等消费信贷资金用于购买房产、炒股、理财、偿还其他贷款等非消费领域。
提高保护个人信息安全意识。认真阅读合同条款,不随意签字授权,注意保管好个人重要证件、账号密码、验证码、人脸识别等信息。不随意委托他人签订协议、授权他人办理金融业务,避免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一旦发现侵害自身合法权益行为,要及时选择合法途径维权。(记者李延霞)

猜你喜欢

AI视频年大爆发!Gen-2Pika成时代爆款,2023年AI视频生成领域的现状全盘点


实时掌握基金涨跌,投资决策尽在掌握


外交部副部长马朝旭会见美国阿斯彭学会代表团


梁檗:10月20日外汇市场分析与交易策略


注意啦!监管部门提醒警惕这些过度借贷营销陷阱


中兴通讯公布国际专利申请:“设备对接防火墙的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融通创机遇 携手谱华章—— “安永企业家奖2023”评选结果盛大揭晓


坐月子能不能开空调?听老人家的还是听医生的?关键还得看这点!


市住建委:今年北京300个老旧小区开工改造,实现老楼加装电梯开工1000部


爆火的山西,藏着中国第一国宝


算力领域,一季度业绩最优的20家公司(收藏哦)_业务_净利润_同比增长


万亿美元巨头出手!“海外茅台大户”资本集团旗下多只基金加仓贵州茅台


商品日报(4月18日):原油燃料油延续走高 多晶硅工业硅继续重挫


系好安全带!美国通胀恐再“爆表” 本周华尔街或出现更多动荡


险资新动向!债券“南向通”扩容待开闸


邦达亚洲:英国经济数据表现强劲 英镑冲击13100关口


俄乌谈判遭“泼冷水” 泽连斯基抨击西方领导人只关心经济 黄金趁势飙升


配资股:高风险高收益的双刃剑


股票配资是怎么收费的?——揭秘杠杆交易背后的成本


杠杆炒股哪个好? 撬动财富,也需谨慎前行!
